关于开展四川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阶课程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3-26 11:59:22       文章来源: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点击量:59

关于开展四川省第二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阶课程遴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各学院: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二批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遴选和建设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5〕50 号)要求,学校启动校内遴选推荐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体目标 

以深化科教融汇、产教融合为突破口,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围绕 15 条重点产业链[1] 25 条产业新赛道[2],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和科技前沿方向,立项建设一批体现前沿学术成果、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的高阶课程,带动相关领域核心教材、实践项目和师资团队建设,系统推进课程深层次改革创新,加快培育面向未来、面向科技、面向产业的产业紧缺急需人才、拔尖创新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任务 

(一)更新课程建设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为中心,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与形式,确保课程内容体现前沿性、交叉性、实践性和引领性,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结合,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课程。丰富教学手段,推动人工智能赋能课程建设全过程,鼓励将科研生产一线、真实产业问题等带入课程建设,引入田野考察、VR等实践形式,促进情境化与项目式教学,提高专业核心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夯实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与转化应用能力,培养人工智能素养、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创新体系

课程建设围绕“市场前端需求、教育教学资源中端供给、学生后端体验”发力,支持科研院所、企业等深度参与课程设计,将学术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行业产业先进技术及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融入课程教学,推动课程体系创新,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产业技术与学科理论融合、科研成果与专业课程实践融合。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优化重组,通过采用沉浸式、互动式、探究式、项目式等教学方式,推动教学体系改革,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配套建设教学所需的虚拟仿真实验、优质音视频资料、课件、参考资料等资源。以学生课堂体验为核心,优化课程建设评价机制。

(三)深化教育教学研究

以人才培养规律为核心,持续开展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教学组织、课程考核评价等研究,打造具有显示性的课程建设标志化成果。鼓励将课程建设实践转化为理论,积极申报、承担国家和省级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开展跨学科理论与实践教学项目研究,不断提高课程建设质效。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推动高职称、高学历的优秀教师,科研院所和头部企业的优秀专业人才走上教学第一线,充分发挥其在教学内容更新、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改革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设一支理念先进、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的多元协同师资队伍。

(五)夯实课程质量保障

建立“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法—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的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夯实课程建设要素保障,开发自编特色教材,与科研院所、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共同编写科学性、前沿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强的优秀教材、参考书或指导书,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核心教材,构建由文字教材、数字教材、网络课件、试题库、典型案例库、系列参考书和辅助教材等组成的立体化教材资源体系。建立课程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持续改进和提升课程建设质量。

(六)突出教学示范引领

在课程标准设计、教学资源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创新、课程评价模式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教学成效凸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支持优质课程共建共享,鼓励“双一流”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向其他高校开放。

三、申报要求 

(一)申报范围

1.此次申报面向省内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和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高职牵头建设单位,重点聚焦我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围绕15 条重点产业链和 25 条产业新赛道。申报课程须为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相应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优先支持特色优势学科的专业核心课程。人工智能通识课程除外。

2.申报课程须于 2025 年 1 月 31 日前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学生对申报课程评价认可度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先进教育教学理念、专业核心知识、学术前沿、最新科研成果和行业产业先进技术;体现新时代国家、社会和科技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并在立项后将持续建设与改进。

(二)申报主体

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项目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应是学校在职教师,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教学经验。团队主要成员应为近 5 年内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师德师风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入教学改革,鼓励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等专家共同参与建设。鼓励高校跨校联合申报,支持优秀青年教师牵头申报。

(三)指标限额

高阶课程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立项建设,全省计划立项建设高阶课程 200 门左右(含人工智能课程 30 门左右),其中人工智能课程包括 5-8 门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我校申报名额为3门,各学院限额推荐2门。

(四)其他要求

各学院应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参照《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建设评审参考指标体系》(附件 1)开展本单位的遴选推荐工作,把好政治关、学术关和质量关。

四、申报流程

(一)材料报送。请各教学单位 2025 年 4 月 8 日前将《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 2)《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申报书》(附件 3)纸质版材料一式一份报送至教务处(行政楼 215 室),电子版发送至邮箱:

zhiwen.li@gingkoc.edu.cn。

(二)学校推荐。学校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推荐至四川省教育厅。

(三)网络填报

请推荐课程负责人于2025年4月21日至4月30日期间,在项目申报评审平台(网址:http://ps.swjtu.edu.cn/index.html)填写《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推荐汇总表》(附件2),上传加盖公章的《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建设申报书》(附件 3)pdf 文档及附件材料(附件材料按申报书附件顺序逐项上传,文件格式 doc、docx、pdf,视频上传链接)。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志文

联系电话:8296

 

附件:

1.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评审参考指标体系

2.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推荐汇总表

3.四川省高等学校高阶课程申报书

 

注释:

[1] 15条重点产业链:人工智能(含集成电路、机器人、算力、数据)、新能源(光伏、风电、氢能)、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含储能)、高端能源装备、软件和信息服务、低空经济(含无人机)、航空航天、现代物流、平台经济(以电子商务为重点)、农产品精深加工(以茶叶、竹、调味品为重点)、绿色建材、医药健康(含核医疗、体育等)、文化旅游、银发经济等产业链。

[2] 25条产业新赛道:人工智能、绿色氢能、生物技术、商业航天及卫星网络、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及无人机、先进存算、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传感器、下一代移动通信


及智能终端、工业元宇宙、脑机接口及人机交互、信息系统密码及安全、下一代操作系统及应用、机器人、新型工业母机、激光装备、新制式轨道交通、先进核能装备、新型储能、固态电池、高效太阳能电池、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核医药。

附件1: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评审参考指标体系.doc

附件2: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推荐汇总表.xls

附件3: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高阶课程申报书.doc


招生咨询:028-87979220 87979300 87979000

学校网址:http://www.gingkoc.edu.cn/

学校邮箱:yxxy﹫gingkoc.edu.cn

成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广场路北二段60号  

               联系电话:028-87979222

宜宾校区 地址:宜宾市南溪区凤凰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831-3306222

图片1.png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532号 蜀ICP备05022230号-3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