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引领 智慧赋能
——我校举行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仪式暨优秀导师经验分享会
10月14日,在成都校区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年创新创业活动月启动仪式上我校举行创新创业导师聘任仪式暨优秀指导教师分享活动。校长夏明忠教授、学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晓舟教授、新聘创新创业导师代表及全校师生代表600余人参会,共同见证学校双创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进展。

会议伊始,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晓舟教授宣读了《关于聘任校内外创新创业导师的决定》。经个人申请、单位推荐和学校审核,决定聘任陈晟川等48名同志为我校创新创业导师。夏明忠校长为受聘导师代表颁发聘书,标志着学校“三联四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双创导师队伍建设迈入规范化、体系化新阶段。

在随后举行的省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专题分享环节,两位荣获省级以上荣誉的创新创业导师——工商管理学院董帅副教授与文化和旅游学院王家媛副教授,分别围绕“专创融合·以研促创”与“破界·重构·新生”两大专题作主旨分享演讲。
董帅副教授:“专创融合·以研促创—双创教育实践理路”
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董帅副教授系统阐释了“专创融合·以研促创”的双创教育实践体系。他强调,“专创融合”重在将创新思维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研促创”旨在推动科研成果向创新创业实践转化。基于多年指导国家级、省级获奖项目的经验,他提出三条实施路径: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研究方法迁移、实现科研平台共享,并提炼出“夯实专业基础、发现真实问题、组建跨学科团队、以竞赛促进实践”的四步行动路径,引导学生从知识接受者向问题解决者转变。

董帅副教授作为四川省教学名师,主持国家社科、四川省社科等项目42项,指导学生获国家级双创竞赛11项,其中一等奖4项,省级奖项15项,获评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3次,获评省级“优秀指导教师”5次。
王家媛副教授:“破界·重构·新生”:未来创新三大法则
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王家媛副教授以“破界·重构·新生”为核心,深入剖析未来创新的逻辑框架。她指出,“破界”在于打破学科与认知边界,推动“旅游+医疗”“旅游+教育”等跨界融合;“重构”是对系统与资源的优化重组;“新生”则关注项目的持续生命力与自我造血能力。她建议学生在项目设计中把握用户验证、商业模式闭环、社会价值与伦理三大关键,引入“精益创业”方法,借助MVP、商业模式画布等工具,推动项目从竞赛作品向可运营实体转化。

王家媛副教授作为高级研学导师、茶艺师,承担四川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成果获教育部优质科研成果一等奖,指导学生获省级竞赛奖项5项,其中一等奖2项,并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构建“1+1+1+N”导师服务体系,强化双创教育支撑能力
目前,学校已构建“1+1+1+N”创新创业导师服务体系,累计聘请近50多位校内外专家学者担任双创导师,覆盖企业运营、投融资、竞赛指导等多个领域。已有10余位教师被认定为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导师,30余人次荣获省级及以上“优秀指导教师”荣誉,形成强有力的双创教育支撑力量。

未来,学校将持续加强双创导师队伍建设,深化“三联四融”育人模式,打造具有银杏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招生咨询:028-87979220 87979300 87979000
学校办公室:028-87979222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广场路北二段60号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