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语桥筑梦社会实践队-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09-21 14:33:09       文章来源: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点击量:278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扎根基层,2025年7月3日至12日,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语桥筑梦社会实践队,前往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仁义镇红军村,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

实践队以“英语+”为主题,发挥英语专业优势,开展了多项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入红军村红色遗迹和展馆,学习红色文化,挖掘“天府粮仓·红色粮仓”的价值,并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支教方面,实践队开展了14场英语特色支教、7场手工活动、4场宣讲活动和9次走访调研,累计覆盖500余人次。志愿者们在亲身体验中长知识、磨意志,以信仰之光点亮奋进之路,把青春汗水挥洒在乡村土地,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青春动能。


红迹寻踪砺初心:在革命印记中夯实信仰根基

红色文化是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孕育的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初入川西唯一以“红军”命名的行政村——红军村,古朴厚重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曾是红军长征重要驻扎地、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展示区。1935年,红军途经天全在此驻扎战斗100余天,留下红军总部、红军大学等众多珍贵遗址。村里老人向队员讲述当年故事,字里行间满是对红军的深情;村史馆内,在余书记讲解下,珍贵照片与斑驳文物生动还原了艰苦的革命岁月,让队员仿佛穿越到战火年代,深切感受长征精神。

走进天全县红军纪念馆,丰富文物、详实文献与生动场景复原,将红军在天全的战斗与生活栩栩如生呈现。在小小讲解员引导下,队员聆听每一个故事,从激烈战斗到日常点滴,从领袖决策到士兵无畏,陈旧文物让大家与红军战士实现“跨时空对话”。此次探寻,队员不仅深化了对长征历史的认知,更从红军精神中汲取了奋进力量。实践队还发挥专业优势,将红色故事录制成英语解说词,打破语言壁垒,搭建国际桥梁,让红军村的革命记忆走向世界,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4c41e8c4bbf4378c4abaed6c03de89b8.jpg

821ccb7f91b726aa438b5852e9d98137.jpg

f152bd92fc5bf4b35f210cf795d61404.jpg


乡壌课堂播慧光:以育人微芒点亮乡途新征程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我党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在一周支教实践中,实践队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为核心,构建“英语+”多元课程体系。以英语为桥梁,将语言学习与国情、生命教育深度融合:通过英语情景对话融入“七七事变”红色故事,用双语讲解防洪防震知识,在急救实操中穿插英文术语。同时开展“英语+文化传承”活动,如英文讲述红色人物故事、双语折纸教学、传统植物拓染英文解说,既提升孩子语言兴趣,又传递中华文化。

实践中,团队设计“中国故事”主题英语剧本、改编英文童谣,引导孩子用外语表达家乡文化;画画课上,学生用简单英语介绍“天安门”“红军战士”作品,同步增强语言自信与文化认同。课后采访中,学生反馈“喜欢英语趣味活动”“学会用英语说急救知识”,印证了“英语+”模式的实效。此次支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文化对话。实践队用英语架起桥梁,让乡村孩子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拓宽国际视野。未来,团队将继续完善“英语+”课程,以外语教育助推乡村振兴,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f6a562b32f093a93200ecce75c038fc8.jpg

d955c344fd362cbb627671a1e587d73a.jpg


天全仓廪映初心:万亩良田孕育下的振兴华章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三下乡”活动中,红色粮仓调研是实践队的核心工作之一。在驻村书记带领下,实践队先了解天全县红军村的红色历史: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此地,设临时粮仓,执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部分粮食分予百姓、部分留作军粮,这份对粮食的珍视与为民初心,与当下保障粮食安全的理念一脉相承,村内保存完好的“红军粮仓”也见证了那段军民情深的岁月。

随后,实践队走进天全县粮食现代农业园区,深入老场村调研。队员们探访粮仓遗址、走进田间,通过实地考察与农事体验,感悟粮食安全的时代意义;详细了解园区智化设施与创新模式——无人机巡检监测作物、物联网控温实现精准种植,“稻菜轮作”“林下养殖”提升土地利用率,仁义特色香谷米更成农旅融合“致富籽”,带动农民增收。

调研期间,队员用镜头记录稻田美景与农事瞬间,制成音频通过新媒体传播,唤起大众对粮食安全与红色文化的关注。实地调研后,实践队践行“数据变新农资,直播变新农活”理念,参与“青耘中国”项目,联合天全县团委开展双语助农直播,吸引上千人观看;相关文章在“青年天全”等公众号总浏览量超2000次,实现“田里产、网上销、景中游”,让香谷米飘香国际,勾勒出“精神传承+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a58ac055a78e737ecb7356640f87120e.jpg

b1ca2d33f24709f73a5cbf8a7307f77b.jpg


语通藏区促协同:以多语之力助区域共进

实践队聚焦区域协同,走访川藏公路馆,深切感悟从“蜀道难”到“蜀道通”的跨越。318国道以“两路”精神为魂,串联藏区与内地,既托举发展,更凝聚民族团结。途中的天全县中医院,交通便利且毗邻甘、阿、凉三州,主要服务甘孜、阿坝及西藏昌都地区,不仅设藏语标识便民,更以党建引领发展:建支部强核心、促业务深融合、聚组织合力、保患者权益。医院党委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弘扬“大先生”陈怀炯从医精神,先后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四川省党建工作示范医院”。

中医院的藏汉双语服务,在便民中强化团结,让英语专业的实践队深受感召,决心未来发挥外语优势,以多语言为桥梁,讲好川藏沿线发展与团结故事,助力当地深化内外联动、增进民族交融。通藏公路与医疗支援虽形式不同,却同为援藏实践的生动注脚——二者在夯实民族团结之基、惠及藏区民生中协同助力区域发展,彰显共进内涵,这万千气象里,正是时代前行的铿锵足音。

55b97805deafcdd99bbe823cfae1aad0.jpg


语入农家强技能:以英语助力乡村生产提升

为了解乡村英语普及度、探寻英语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潜力,实践队入户与村民促膝长谈。队员通过科学问卷(围绕英语学习经历、使用场景、农业应用看法等)结合一对一访谈,倾听村民真实需求,发现多数村民基础英语薄弱,对农业英语词汇知之甚少。

针对这一情况,实践队开展针对性农业英语教学:编写实用教材,涵盖“rice(水稻)”“wheat(小麦)”等农作物英文表达,以及“sowing seeds(播种)”“irrigation(灌溉)”等生产环节词汇短句;还将教学与农事操作结合,在果园帮果农采摘时,教他们用英语介绍水果品种、口感与营养价值,让村民在实际场景中学习运用,切实感受英语对农业生产的便利。

d2b991d7610aeca9318dae33c140573c.jpg

85ba62d79e19b456d73fd7818df4fb9a.jpg

此次“三下乡”实践,是青年学子以语言为桥、以行动为笔的生动实践。从传承红色基因、赋能乡村教育,到助力产业振兴、探索协同模式,队员们用多语种诠释革命精神,借外语教学为孩子打开看世界的窗口,让乡土韵味与国际表达碰撞出协同发展火花。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引导更多青年扎根基层,在实践中锤炼跨文化传播本领,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沃土绚丽绽放,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招生咨询:028-87979220 87979300 87979000

学校网址:http://www.gingkoc.edu.cn/

学校邮箱:yxxy﹫gingkoc.edu.cn

成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广场路北二段60号  

               联系电话:028-87979222

宜宾校区 地址:宜宾市南溪区凤凰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831-3306222

图片1.png川公网安备 51012402000532号 蜀ICP备05022230号-3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