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休闲与运动学院:
红旅慰问里的传承之光
7月1日,邻水红店社区的蝉鸣里,实践队敲响四户特殊家庭的门。在抗美援朝遗孀朱显英家中,学生们围坐聆听老人讲述丈夫的战场往事。朱显英深情回忆了丈夫在战场上为掩护战友英勇负伤、退伍返乡的经历。动人的往事,让在场同学深受教育。
同时,青年学子们还积极化身“社区暖阳”,深入困难群众家中关怀慰问。他们分别走访了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刘小玲家庭、悉心赡养贫困养女的曾戊银家庭,以及残疾老人许顺芝家庭等低保家庭。除送上生活物资外,学生们还细致地帮助打扫环境卫生、热心地与老人拉家常,以真诚的陪伴传递温情。
后续,团队后续将开启助农直播活动,让山货搭上“运动+”快车,让“运动处方+产业帮扶”的构想,在朱奶奶所说的“新希望”里长出新芽。
02
文化和旅游学院:
非遗课堂里的童声飞扬
7月2日,新旅筑梦 团队在郫都区锦园社区展开实践。上午的 小小环卫官 活动中,孩子们举着自制的垃圾分类牌穿梭社区。
午后的红军斜挎包手工课上,非遗布艺针法与长征故事讲解交织,蓝布上歪扭的红星与孩子们亮晶晶的眼睛相映成趣。当 丢手绢 的童谣从庭院飘出,传统文化的种子已悄然播撒在童心中。
泥土里埋下的不仅是花种,还有他们用彩笔写的纸条——这些稚嫩的字迹,正是文化传承的星火。
03
财务管理学院:
社区里的暖光拼图
金仪社区的活动室内,“暖光益行”队员用趣味游戏为老人讲解健康知识,40余位老人参与反诈情景模拟,皱巴巴的手掌举得老高——“您看,这通电话说中奖要先交钱,是不是像1+1=3一样奇怪?”阿婆眯眼算着,突然拍手笑:“懂了!都是骗我的‘假算术’!”
蓬溪西街社区,“扶光育穗” 团队通过情景模拟讲解消防、防溺水知识,手绘风车成为孩子们理解安全的生动教具。风车转呀转,把安全知识吹进巷弄深处。
E起读书 团队为养老院老人准备大字读本,陪读声与老人们回忆的絮语在里桥社区萦绕。
04
信息工程管理学院:
传统与科技的共生曲
7月1-4日,郫都区凉水井社区的树荫下,退伍老兵的军训哨声与非遗扎染课堂的笑语交织。孩子们握着浸染三次的蓝白扎染布,冰裂纹路里映着初次尝试的兴奋;清波社区的竹编课上,“数智兴禾”的队员们手把手教孩子穿梭竹篾,完成的竹扇边缘留着未打磨的毛边,却成了他们最珍视的协作纪念。
7月4日的仁合社区,暴雨初歇的积水映着队员们清扫的身影。当第一块被雨水冲歪的指示牌被扶正,团队已转身投入防诈情景剧排练。嬢嬢,这种中奖电话比菜市场缺斤少两还坑! 方言版台词逗得大家直拍大腿,剧本里全是走访收集的真实案例。
接下来, 团队还将开展摄影教学、小记者培训等数智化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动能 。
05
外国语学院:
双语桥梁下的代际温情
7月3日,雅安市天全县红军村,“语桥筑梦”实践队走进红军大学旧址,沿古街走访村民,聆听红军与百姓的鱼水情。队员们用录音设备记录村民口述史,在笔记本上以中文记录故事脉络、英文标注关键词,探索外语与红色文化传播的融合路径,为红色资源多语种推广蓄力。
6月27日-7 月1日,郫都区金土社区,“拾语者联盟”团队连续5天走访物业、商户,调研消防设施等问题,整理成居民需求档案。团队为老年群体耐心讲解反诈知识,针对居民反映的物业问题提出优化建议,用青春行动助力基层治理。
6月26日-7月2日,郫都区红光瑞百灵幼儿园,“百灵羽翼”实践队以“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为主题,开展植物拓印、中华剪纸等双语课程。在黏土甲骨文课上,志愿者引导幼儿用双语认识汉字,让传统文化通过语言桥梁浸润童心。
7月1-2日,金土社区,“巷阳花开”团队为慢性病老人编制《慢性病膳食指引》,在食谱旁标注营养成分与服药提醒。团队还聆听老党员讲述奋斗历程,形成社区精神传承记录。
每一页调研笔记、每节双语课堂,都承载着青年学子以语言赋能基层的真实温度,让青春力量在跨文化传承与社区服务中生根发芽。
06
设计艺术学院:
画笔勾勒的乡村诗行
7月4日,崇州市文井江镇,“艺绘文井” 团队与当地座谈,笔记本上记满 “非遗与旅游融合” 的讨论要点。随后,团队以 “熊猫爱情长廊” 为创作核心,同步展开墙绘设计、非遗包装升级及旅游宣传片拍摄。
墙绘现场,乡村振兴元素与熊猫形象在画笔间交融,驻足的老人轻拍队员肩膀:“这熊猫让老巷子有了新气色。” 与此同时,他们将文井江镇的山水轮廓融入产品包装,为捕捉最佳镜头,连续蹲守取景。
“设计让老手艺焕发新生。”团队以专业赋能乡村,从墙绘到文创,让设计成为乡村振兴的温暖注脚。
07
工商管理学院:
多元服务守护童心成长
7 月 7 日,工商管理学院两支团队分头行动,以多元服务守护童心成长。
在金土社区托管所,“逐梦青芒”的队员们化身“小老师”,用趣味讲解拆解数学难题、语文阅读,一对一答疑与小组讨论让求知欲在轻松氛围里升温;交通安全课上,PPT 展示的红绿灯、斑马线等标志前,“抢答积分赢文具”的互动点燃热情,动画短片让规则意识悄悄扎根;爱国教育课上,“五星红旗有几颗星”的提问引发抢答,随后的黏土创作里,孩子们用红黄土拼出国旗、捏出中国地图,指尖的温度焐热了家国情怀。
在永定村的性教育小课堂上,动画演示让身体隐私知识变直观,情景模拟与警示手势舞让防侵害要点随舞步刻入心间,孩子们仰头学习的模样,是夏日里最动人的成长风景;午后的家访中,“桑榆未晚,朝阳初升”的队员陪留守儿童聊校园趣事、辅导功课,相机定格的合影里,笑容晕开了陪伴的暖意。
两支团队以 “知识 + 实践 + 温情”的组合拳,让教育有温度、陪伴有深度,成为基层儿童成长路上的青春同行者。
08
校团委:
青春赴山海 志愿暖彝乡
7月6日,校团委“小红花”实践团队高举“万家灯火暖,彝心志愿行”大旗,身着统一志愿服从成都启程,奔赴马边彝族自治县。抵达后,团队第一时间与“礼智信”托管班对接,结合实际需求制定服务计划,为志愿服务筑牢基础。
团队以“彝童共成长,暑期伴我行”为起点,通过破冰游戏拉近距离,开设绘画、职业认知、舞蹈及禁毒防艾等多元课堂,在 “扶智” 中融入 “扶志”,让队员与孩子们从陌生到熟络,用托管服务搭建童心港湾。同步开展的“点亮星光,筑梦彝乡”走访慰问活动,则以温情陪伴传递关爱,让青春力量扎根乡土。
从课堂互动到乡间走访,“小红花” 团队始终以行动践行青年担当,让盛夏的彝乡,跃动着青春服务的鲜活气息。
这些日子,学子们的足迹印在助农直播的后台数据里、非遗课堂的手工材料中、社区服务的需求档案上。离别时老人递来的一把青菜、孩子塞给队员的手绘卡片、墙角未收拾的竹编碎屑——无需多余的修辞,青春最本真的温度,正生长在每一次脚踏实地的奔赴里。
我们将持续追踪各实践团队的动态,见证专业赋能与乡土情怀碰撞出的更多温暖回响。
招生咨询:028-87979220 87979300 87979000
学校网址:http://www.gingkoc.edu.cn/
学校邮箱:yxxy﹫gingkoc.edu.cn
成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广场路北二段60号
联系电话:028-87979222
宜宾校区 地址:宜宾市南溪区凤凰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831-3306222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