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由四川跨媒介传播与创新研究中心、广汇美术馆主办,德阳数字人文与艺术研究中心承办的“AI旋涡”数字艺术展,同期举办了一场聚焦人工智能(AI)技术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的学术论坛 ——“AI旋涡” 数字艺术展学术论坛。此次论坛以广汇美术馆馆藏的 “十一大家” 经典作品为创作起点,致力于探寻中国现当代艺术在数字时代的全新发展方向。
01
主旨发言:洞察前沿趋势
主旨发言环节作为论坛的核心,邀请到了文学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支宇,四川大学设计史及理论博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副教授刘丽娟,以及四川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讲师余房姝旸三位专家学者。他们从不同专业视角,深入探讨了AI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融合。在分享中,专家们不仅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技术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帮助大众紧跟AI领域的前沿方向,还凭借丰富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提供了专业见解,为后续的研究和应用开拓了新思路,切实推动AI技术在艺术创作实际场景中的运用。
02
圆桌讨论:AI 赋能古镇新绘
在圆桌讨论环节,我校教师宋美莲携“虚实相生:AI重构成都十古镇的数字画卷”作品参与其中。
宋美莲老师指出,AI技术为艺术创作与创新带来了全新可能,借助数字化手段,能够重新诠释和构建成都十古镇的文化景观。在创作过程中,AI并非简单复制模仿,而是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充分理解和学习吴冠中画风、古镇建筑、民俗文化等特征,以此为创作基础。同时,作品融入AR技术实现交互互动,为观众带来更为沉浸式的观赏体验。
03
参展作品:突破传统美学边界
圆桌论坛结束后,进入参展环节。本次展览汇聚了众多AI数字艺术先锋作品,这些作品大胆挑战传统创作逻辑,打破美学秩序的固有界限。艺术家与AI协同创作,构建出独特的视觉语言,引领观众走进充满颠覆性实验的美学新世界。展览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美学理念,尤其是AI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最大亮点。作品不仅精准复现了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等大师的笔墨神韵,还借助算法创作出呼应大师风格的全新作品。展览所带来的,不仅是强烈的视觉冲击,更引发了人们对艺术创作本质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度思考。
04
活动意义:开辟艺术科技融合新径
本次学术论坛活动聚焦AI技术与艺术创作的融合,特别关注AI在巴蜀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应用。活动通过学术汇报发言、圆桌论坛和艺术作品展览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AI技术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艺术家和文化工作者而言,AI成为了新的创作工具和表达方式;对于传统文化传播和活态传承来说,也开辟出了全新路径。整个展览和论坛活动,在给予观众视觉震撼的同时,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提供了崭新视角和广阔探索空间。
在论坛和参展期间,我校学生积极参与,认真聆听专家学者的建设性见解,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且融洽。此次活动为师生们提供了接触前沿艺术理念和技术的宝贵机会,也激励着大家在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创新。
招生咨询:028-87979220 87979300 87979000
学校网址:http://www.gingkoc.edu.cn/
学校邮箱:yxxy﹫gingkoc.edu.cn
成都校区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红光街道广场路北二段60号
联系电话:028-87979222
宜宾校区 地址:宜宾市南溪区凤凰大道18号
联系电话:0831-3306222
官方微信号
官方微博
官方抖音
报名入口